购物车(0)
  • 匿名
收藏  |   举报 2016-06-12 10:09   关注:269   回答:0

维生素预混料生产及质量控制

已关闭 悬赏分:0
 
  维生素复合预混合饲料,是配合饲料中最重要的核心成分之一,对配合饲料的饲喂效果和经济效益都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化学物质,对理化环境相当敏感,温度、湿度、光、酸、碱、压力、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载体等因素均会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维生素预混料的稳定性。为此,高品质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的生产有较大的难度。笔者结合石家庄依欣饲料有限公司的多年生产实践,就高品质的维生素复合预混合饲料生产谈一些粗浅认识,以期对提高我国维生素复合预混合饲料生产质量有所裨益。
 
  1 关于对高品质维生素预混料的理解
 
  高品质维生素预混料从目的出发,要保证目标动物的健康状况最佳、生产性能最佳。要实现上述目的,产品就必须:
 
  1.1能提供给目标动物所需维生素最适供给量;
 
  1.2 易于混合均匀;
 
  1.3稳定性好,包括贮存稳定性和生产批次间质量稳定性。
 
  2 关于目标动物所需维生素最适供给量确定问题
 
  目标动物所需维生素最适供给量确定,也就是维生素预混料科学配方问题,是生产高品质维生素预混料的前题。
 
  维生素预混料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维生素原料:VA、VD3、VE、VK3、VB1、VB2、 VB6、 VB12、烟酸/烟酰胺、泛酸、叶酸、生物素、胆碱、VC等,载体、稀释剂。
 
  功能性添加剂:抗氧化剂、游离水捕捉剂、静电消除剂、pH值调节剂、润滑剂、黄曲霉菌毒素吸附剂等。
 
  科学配方设计要综合考虑以下八个方面。
 
  ①权威标准。依据中国畜禽饲养标准和NRC饲养标准(接近临界摄入量)。
 
  ②最新研究结果。依据一些新的在某一方面有突破性的研究结果。
 
  ③经验值。自己在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如夏季,畜禽采食量小,受热应激较频繁,需要加大某些维生素的添加量,冬季则相反。别人的经验,如OVN(罗氏)概念中的最适维生素添加量。
 
  ④维生素的配伍禁忌。如胆碱因有极强的碱性和吸湿性,对维生素生理效价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液态氯化胆碱对VA、VK3、VB6等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必须单独添加。VC有强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VB1、VB2、VB12及叶酸等极易与之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泛酸钙与烟酸、泛酸钙与VC、有机酸防霉剂及抗球虫药物与VB1等之间也都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为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其他易氧化物质的稳定性,在维生素预混料中最好再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当然,需注意最终日粮中各种来源的氧化剂总量不得超过限量,如乙氧喹含量应小于150 mg/kg。
 
  ⑤配合饲料配方营养浓度。能量、蛋白质在畜禽体内的转化与维生素的关系密切,如B族维生素与能量、蛋白质在畜禽体内的转化相关较大,高蛋白质的配合饲料,就需要添加高B族维生素。
 
  ⑥工艺及加工损耗。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粉碎、制粒等),一些维生素等营养成份会受到损失,因此在设计配方时应酌情超量,一般要超量添加10%-30%。
 
  ⑦动物因素。目标动物所需维生素最适供给量与其生理状况、健康状况、生产目的、应激度、饲养方式等因素有关。如目标动物新品系由于生产性能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高。球虫病等肠道疾病,会导致大多数维生素的吸收能力变差。动物散养,VD3添加量就可以适当降低。
 
  ⑧饲料原料和日粮组成。在设计维生素预混料配方时还应考虑日粮的脂肪水平、氧化性高低、配合料的加工工艺、霉菌毒素含量、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维生素含量的高低等因素。如天然饲料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维生素通常不能被家禽利用;亚麻饼中含抗B6因子,大豆中脂肪氧化物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等。根据所要设计的维生素预混料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综合考虑以上八个方面,确定出每种维生素添加剂的最佳用量,同时,应当不断地根据市场反馈、当地条件、季节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有把握地调整配方,做到严谨而不失灵活,确保目标动物的健康状况最佳、生产性能最佳。
 
  3 关于均匀混合问题
 
  由于维生素类产品在饲料中添加量非常小,而作用却非常强大,故产品在使用时能否易于在配合饲料中混合均匀,就显得极为重要。影响维生素预混料在配合饲料中混合均匀的因素主要有:维生素预混合饲料自身的混合均匀度,维生素预混料的容重,维生素预混料的流散性,加工工艺与添加量。
 
①维生素预混合饲料自身的混合均匀度。维生素混料的均匀性关系动物的实际摄入量与配方规定的供给量是否符合,从而直接影响到添加效果和配合饲料的饲喂效果,甚至可能造成使用不安全的后果,所以均匀性是预混料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衡量均匀性的指标为混合均匀度,以变异系数表示,我国部颁标准规定变异系数应小于7%。预混合饲料本身的混合均匀度又取决于对载体、稀释剂的选择与处理,个别维生素原料的静电和处理,增加微粒的流散度,以及加工工艺等几方面。
 
②维生素预混料的容重。常规饲料的容重一般在500-750g/L,故维生素预混料的容重只有在500-750g/L这个范围内才会在使用时易于混匀。
 
③维生素预混料的流散性。一般认为,预混料的流散性越好,越易于混匀。采用特殊的低温制粒技术生产的颗粒状的维生素预混料,微粒大小约在40-60目之间,由于微粒之间减少了摩擦力,流散性较好。
 
④加工工艺与维生素预混料的添加量的确定。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预混料的添加量密切相关,立式混合机要比卧式混合机和双轴浆叶式混合机的混合效果差,要求预混料的添加量大些;工艺流程较长,采用风送输送等工艺的饲料机组,要求预混料的添加量大些;混合转速慢、配料周期短的加工工艺也会要求预混料的添加量要大些。目前,符合“大众口味”的维生素预混料的添加量,应不小于0.1%或者其绝对添加量不小于0.5kg为宜。
 
  提高维生素预混合饲料自身的混合均匀度的主要措施为:
 
①选择载体和稀释剂。从提高预混料的混合均匀度的角度,要求载体和稀释剂的容重比重与活性成分要相近,能自由流动,不结块。稀释剂的粒度应和所稀释的活性物质相近(30~200目),但作为载体可以适当粗一点(30~80目),以便承载微粒,同时还要求与活性成分混合良好,特别是最好表面粗糙具有对微粒的吸附,粘滞或把持的能力。为此,优良的载体其粗纤维的含量常常稍高些(10%或以上)。常用的维生素载体有玉米芯粉、脱脂米糠、优质沸石粉、烘干的麸皮或次粉、麦饭石、凹凸棒等;常用的稀释剂有糠壳粉、滑石粉、烘干玉米粉等。
 
②维生素原料的处理。个别维生素原料,如核黄素,由于带有静电,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粘附于器具和设备上,造成含量下降和混合不匀,应在投料混合前采用带有反向静电的载体预混。
 
  4 关于维生素预混料稳定性问题
 
  维生素预混料的稳定性直接关系产品配合饲料品质的稳定性。影响维生素预混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湿度、光、矿物元素、载体的pH值、成分间的相互影响。
 
  ①湿度和温度。温度和湿度影响维生素的效价,湿度较大,易加速维生素的氧化性及氯化胆碱、微量元素和一些化学反应对维生素的破坏作用。温度超过30 ℃时,大量维生素遭到破坏,既高温又高湿对维生素预混料稳定性的影响尤为严重。
 
  ②光线与氧化。可见光或紫外线对VA、VD3、VE、VK、VB1、VB2、VB6、VC和叶酸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在直射光线和充足氧的环境中,VA极易被氧化。
 
  ③矿物元素。矿物元素可促进维生素的氧化、变色,进而变质。B族维生素及VC易受铜离子的影响,VB2易受铁离子的影响,一般在含Mn、Zn、Fe元素的情况下,维生素预混料在储藏3个月后VK损失80%以上,叶酸损失40%以上。
 
  ④载体的pH值。偏于酸性或碱性的载体都将使维生素或其它微量活性组分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如泛酸、叶酸对酸敏感,在酸性环境中容易失效。VB1、VB6、VB12等维生素对碱敏感,遇碱易遭受破坏。
 
  针对影响维生素预混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采取九条相应措施提高维生素预混料稳定性。
 
  ①选择稳定的维生素原料。通过稳定性实验,选择效价高、稳定性好、剂型符合生产要求的维生素原料。
 
  ②进行稳定化加工处理。对胆碱、VC采用分开包装,或采用包被产品,或稳定化处理产品。
 
  ③添加抗氧化剂、稳定剂等。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乙氧喹、丁羟基甲苯、VE等。
 
  ④调节pH值。在载体中适量添加弱碱性辅料,保持载体呈中性,缓解叶酸、泛酸钙酸性环境易失效问题。
 
  ⑤控制水分。辅料的含水量控制在7%以内,同时添加适量游离水捕捉剂防止吸湿结块。
 
  ⑥控制金属离子。采用314L型不锈钢设备和器皿进行生产;生产时,严格执行清场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⑦控制温度和湿度。当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65%时,要进行人工调节,以便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
 
  ⑧包装及贮存。采用三层复合铝薄膜包装,隔水、隔气,防止产品受潮、被氧化。贮藏条件,要求环境干燥、避光、低温、通风。仓内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0℃,仓库的墙、顶需有隔热防潮层,高温季节应有通风装置,光线不宜过强,阳光不应直接照射到产品上。
 
  ⑨启封后立即使用。维生素预混料启封后应该立即使用。综合以上9条措施,可提高维生素预混料的稳定性,但维生素预混料稳定性总体控制的体现,要通过成品稳定性实验的证实。采用加速稳定性试验推定产品的保持期,采用产品留样观察检验保持期内的稳定性,以此确保维生素预混料的稳定性。
 
  5 关于特殊风险的控制
 
  在使用有机载体或稀释剂时,有可能出现霉菌污染、重金属超标和寄生虫卵的污染,在投入使用前主要可针对危害较大的黄曲霉菌毒素和重金属进行必要的检验,同时在配方中加入一定剂量的霉菌毒素强吸附剂,如优质钠基膨润土以减少风险。另外,也有必要针对寄生虫卵进行熏杀或高温处理。
 
  6 关于高品质维生素预混料的生产保证——生产管理
 
  好的技术水平、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充分对顾客需求挖掘,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维生素预混料产品的创意,把创意和思想打包,通过科学而又严谨的生产管理,在生产活动中实现品质的循环再现:即每一次产品都重复实现高且稳定的品质!在管理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生产管理的重点。
 
  ①人员培训。维生素预混料的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相应需要较高素质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高素质的人员,是生产管理的第一要务。
 
  ②流程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确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制定工作标准,并使之形成工作习惯。这样,就不会因操作的随意性而产生不可控的、不可追溯的错误,从而确保配料和生产过程的准确、可控,稳定产品质量。
 
  ③制定严格的内部标准,建立品质保证体系。对原料、辅料、包装、中间品和成品制定较企业外部要求更严格的内部标准,在强有力的品质保证体系下,严格按内控标准运行,从而减少不合格品出厂机会。
 
  ④严把出厂检验关。针对维生素类产品的主要成分化验分析,工作量大,耗时长,检验费用昂贵,石家庄依欣饲料有限公司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计算机新技术,摸索出比色检验法。重复性强,操作简便。
 
  ⑤注意生产环境控制。按产品要求管理和控制原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的温度和湿度,生产车间要有温湿检测(温湿计)和温湿调节(空调、除湿机)设备,维生素原料要贮存在有空调的库房内。严格执行清场制度,避免交叉污染。
 
  ⑥做好记录。记录是过程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每当一批产品生产完毕,汇总该批产品的生产批记录和检验批记录,确定领料与成品入库相一致,确定所用原、辅、包装为检验合格的,确定生产过程、中间品质合格,方可允许该批产品出库销售。在做记录时,要贯彻复核人制度,确保记录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⑦验证思想——让想要实现的一定实现。生产维生素预混料所涉及到的设备性能、人员、流程、标准、检验方法等,是否真正满足生产要求,必须进行一一验证。验证思想是保证产品设计在生产中得以完全实现的有力保证,没有验证思想,就不会有产品批次间质量的稳定性,就实现不了产品真正的高品质。
 
  ⑧持续改进。由于认识的局限性、管理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产品质量管理要遵从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采用质量管理中“PDCA”的方法,坚持持续改进,最终不断提高维生素预混料的品质,以适应未来饲料市场的需求
0相关评论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